這一篇文章寫得很好,最近我和老婆都會看大愛

而我所接觸的工作都是黑暗面,當事人之間的勾心鬥角

滿嘴謊言,例如明明有違法犯紀,卻一副自己完全沒錯

因此,往往覺得人是黑暗的

自從看了大愛

發現

這世界還是有人有善心的

如果這世界大家心存善念,就不會有紛爭

慈濟是我看過真的在行善的團體

許多人行善『欲人知』,開口閉口都說自己在做善事救濟他人

行善不欲人知,才是行善

如同下面證嚴法師說的,『做事情要盡量做好事;行善不要摻雜不好的念頭,不要抱著「有所求」的心,若是求名求利、自私等等,心地就不純淨了。』

有所求,便不是行善,因此,這篇文章分享給各位

希望這篇愛的種子能播種在各位心田

 

 

心像一畝田

人人都有一畝心田
世上的田需要水分、陽光、耕耘
而心田如何照顧?
須時時自我觀照 及時付出
播下善的種子
才會有美善的豐收季

一畝田裡撒下什麼種子,將來就長出什麼果實。我們的心就像一畝田,做好事就是播下好的種子;做了不好的事、壞的種子播下去,同樣會在這畝田中長出來。

農夫要播種前,必先耕一小塊地,然後把種子泡水篩選過,浮在上面的壞種子去掉,好的就泡著,發芽之後再把稻種拿去播撒,這叫做「撒秧苗」。

等秧苗長到合適的高度,就開始插秧;過些日子,要開始除草,尤其必須除掉稗草,它和稻子長得幾乎一樣,只是稻葉摸起來粗粗的,稗草的葉子則是細滑的。

我當時不明白,覺得那些長得比較漂亮,為什麼要拔掉呢?鄰近的農夫就告訴我,如果讓稗草結了子,一株就會結好幾百粒;而稻穗一株也不過結幾十粒的稻子;而且稗草很會吸收肥料,所以除草要先學會拔掉稗草。

同樣的道理,做事情要盡量做好事;行善不要摻雜不好的念頭,不要抱著「有所求」的心,若是求名求利、自私等等,心地就不純淨了。我們要規規矩矩地做,否則會浪費心田裡很多的養分,那就太可惜了。

學佛要學「無作福田」
因為心中沒有掛礙
所以沒有煩惱
故能兼得智慧

我們心中的大地有兩種可以造作,這兩種都稱為福田:一種是「有作福田」,另一種是「無作福田」。所謂有作的福田即是心中有所求,比如:對於三寶、父母、師長,我們都知道要尊重供養,而且會有很大的福報;但是,若為了求福報才刻意去供養,這當然也會得福報,不過,這是有作的福田。

另一種是無作福田,也就是沒有特定對象,抱著盡本分、無所求的心去供養三寶、孝養父母、敬重師長,並且兼愛世間眾生萬物,把這些都當作本分事。好比農夫,有的會計畫經營多少,將來能收穫多少;有的則是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,這就是無作福田。

學佛要學「無作福田」──只是付出大愛,其餘毫無掛礙,因為心中沒有掛礙,所以沒有煩惱,故能兼得智慧。若是「有作」呢?雖然有愛心,將來也有福報,但因心中尚有掛礙,所以福報是有量的;而學佛的人不要計量,因為無作的福田,才是真正的功德無量。

普天下慈悲心已被啟發的人
就像我手上的土這麼少
而尚未被啟發的
有如大地上的土那麼多

佛陀有段時間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。有一天,他用手在地上取了一些土之後,問弟子:「我手上的土多,還是大地的土多?」弟子回答:「當然是大地的土多啊!」

佛陀說:「普天下慈悲心已被啟發的人,就像我手上的土這麼少;而尚未被啟發的,有如大地上的土那麼多。」可見佛陀很憂心,因為真正能接受正法、付出愛心的人,數量還是不多。

佛陀又說:「我們的責任還是很重,要教化的眾生還很多啊!大家要發大慈悲心,引導眾生知曉人生的目標,啟開心門,愛護群生。」

同樣的道理,雖然在慈濟的團體中,我們常看到許多「付出不求回報」的人。但是普天下眾生之多,還是難以計算!慈濟人和天下人相比較,有如佛陀手上的土和大地上的土一樣,難免讓人擔憂。

因此,還需要人人同心來經營──不管是「有作」的福田或是「無作」的福田,對眾生大愛的啟發都有幫助。大家要時時培養心靈的福田,自我用心耕耘。

 

 

 

 

http://www.tzuchimalacca.com/tc_world/tcworld59/9-1.htm轉載慈濟世界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uleo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